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论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5-01-15 16:50:21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论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载)

    戴木才

    党的十八大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去年年底,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今天,就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论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专题谈点学习体会。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想、新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知古可以鉴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 有许多重要讲话都涉及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系统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想、新论断、 新思路,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六大要点。

    一是强调实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道德建设为支撑。要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 民主特性、 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这实际上讲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问题。 也就是说,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的现代化,也包括精神的现代化。

    二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有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事实上讲的是方法论问题。

    四是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事实上讲的是核心价值观与 国家治理体系 与 道德建设的相互关系。

    五是鲜明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出要理直气壮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方方面面,我们最需要继承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中华传统美德。

    六是强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永恒价值的主题。

    从这些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到,习总书记把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紧密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起来,紧密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接起来,十分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非常重视引经据典,这个经典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等经典,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经典。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公开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大量引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经典语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习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高度重视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已经开展集体学习18 次,其中有两次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

    二、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思想上有大智,伦理上有大善,艺术上有大美,科学上有大真。我们可以用这样四句话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可以用这样四根柱子支撑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大厦,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主要讲伦理上有大善。

    首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我们讲传统美德,要注意区分两个概念,就是传统美德和传统道德,我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在道德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美德,糟粕就是落后、过时的道德遗产。比如,大家都熟悉忠孝节义这四个传统道德。可以说,其中的精华与糟粕非常明显。做人要忠诚,这是对的,但是古代讲愚忠,这就过犹不及了。我们说做人儿女要孝顺,这是对的,但是古代讲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就不对了。再就是节,在宋代以前,节这一道德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气节、节操、节约和节俭的意思,但是到了宋代以后,节这一道德过于强调妇女的贞节、守节、贞操问题,甚至要求非常年轻的寡妇都不能再嫁,一女不嫁二夫,这是中国古代对节的要求。显然包括了封建不人道的要求。 再有义,既包含道德、公正、正义等美德的内涵,也包括劫富济贫,有仇必报,哥们义气、拜把子等含义。《三国演义》讲桃源结义,《水浒传》讲梁山聚义,这两部小说非常深刻的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义这一传统道德两个方面的内容。 显然今天我们要对此进行辩证分析和取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再不能搞桃源结义、忠义堂、聚义厅、梁山水浒传那一套了,因为宗派主义危害极大。1927 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内,在中国共产党内,整风整军运动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反对宗派主义、 分散主义、 山头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反对搞团团伙伙,反对拉帮结派。

    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指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精华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具有跨越时空和超越国度的永恒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古代道德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整体利益或整体对个体提出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这是我国古代道德区别于今天的道德,也区别于西方道德非常大的一个特点。从这样一个特点出发,我们就可以从家庭、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等方面概括提炼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这种概括提炼的方法不同于今天我们讲道德的方法,今天我们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 也不同于西方讲道德的方法。西方讲道德主要是讲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生态道德、个人道德等。我们国家古代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整体对大家的要求。

    比如,在家庭方面, 强调尊老爱幼、父慈子孝、长幼有序、夫妻恩爱、 兄友弟恭,崇尚“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等等;在社会方面,强调诚实守信、 互助友爱、 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社会和谐,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国家方面,强调国家和民族大义、 为政清廉、 亲民爱民,崇尚“天下为公” “为政以德” “精忠报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等等;在世界方面, 强调民族之间要睦邻友好、 以德服人、 爱好和平,崇尚“天下一家” “协和万邦” “讲信修睦” “和为贵” ,等等;在自然方面, 强调敬畏自然、 崇尚“天人合一” “民胞物与”“道法自然” ,等等。

    根据我国传统道德“内圣外王” 的思维方式,主张通过修身为本、 践履躬行。把上述内容落实到个人品德上, 追求君子人格、圣贤人格,崇尚“仁者爱人” “见利思义” “见贤思齐” “浩然之气” “朝闻道,夕死可矣” ,等等;落实到理想人格方面, 追求至善至圣、刚健有为,崇尚“既仁且智” “从善如流” “知行合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等等。

    像这些道德规范和要求,在生活中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永恒价值, 不仅在当代中国适用, 既使拿到国外也适用。因为这些道德规范和要求,讲的是如何处理人伦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几乎没有地域、 国界之分。 在习总书记的讲话当中,现在出现了一个概念——永恒价值。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习总书记提出永恒价值的概念,就是针对西方提出的普世价值。这种永恒价值只要存在于历史,存在于民族,就一定有一些永恒价值的东西。 我们中华传统美德同样如此。

    我国传统美德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呢?关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我国历史上,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是仁义礼智,有人认为是礼义廉耻,有人认为是孝敬忠义,有人认为是忠孝节义,有人认为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我这里首先把我国历史上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四个字的观点做了一个概括, 大概有这样一些观点。

    我认为,最根本最凝练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仁义礼智信这个观念,主要有两个根据。 一是三纲五常是我国古代统治者确立的我国封建社会的伦理纲法,其他的各种观点,尽管在我国历史上影响也很大,但是主要都是思想家、政治家个人的观点和认识,而三纲五常是通过政治制度确立起来的,是国家行为。第二, 仁义礼智信在我国社会的影响也是最大、最长期的。几年前,我们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深入人民群众中,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情况进行调研,调查发现,我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仁义礼智信的认知、认同、运用和认为有现实意义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的观点,各项调查研究几乎都在 70%以上,这说明仁义礼智信在我国影响深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中华美德形成的过程。 我国文明发展五千多年, 中华传统美德是伴随我国传统道德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蕴含在我国传统道德中。我们可以把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过程,简要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萌芽和奠基阶段。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出现了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等一些初具道德色彩的概念。西周时期,周公提出以德敬天,敬德保民、 明德慎罚,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 春秋时期,我国已经提出了君义、 臣行、 父慈、 子孝、兄爱、 弟敬的做人“六顺” 。 从尧舜时代提出的道德规范到今天也一直在运用,比如,今天我们讲严父慈母,讲兄友弟恭,讲做人子女要孝顺等。从文明发展这个角度上就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民族。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大文明古国都消亡了,只有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多年。

    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激烈变革,动荡不安,代表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家都试图按照本阶级、本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世万物做出解释,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现象。当时的儒、道、 墨、 法等各学派对道德问题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索。 孔子、孟子是两个最关键的人物,他们确立了 一套以人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道德。比如,他们提出了中庸、智仁勇、 忠孝仁爱、 礼义廉耻、 智勇信敬、 恕悌友善、和逊正庄、温良恭俭让、 恭宽信敏惠等一系列德目,对后世中华传统道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是对先前历史上零散庞杂的中华道德进行了系统化, 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德目,而且提出了核心道德,也就是核心价值观。孔子以智仁勇三大德作为核心价值观,孟子以仁义礼智作为核心道德统领其他德目。

    二是把道德建设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紧密联系起来, 反复阐述“以德治天下”“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的道理。

    三是高度重视道德教化,注重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 这一时期除了儒家,其他学派方面的比如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学派也为中华传统道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阶段是系统化阶段。秦王朝灭亡后,随着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逐步发展,汉武帝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高度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采取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之策。董仲舒提出“仁义礼智信” 五常之道,以推行教化、 美善习俗、 醇正民风。在东汉时期(公元 79 年) 的白虎观会议上,儒家道德被确定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的正统思想。魏晋、隋唐时期,“仁义礼智信”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得到大力倡导,逐渐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韩愈认为,仁义就是道德,道德就是仁义。到宋明清时期,“仁义礼智信” 等中华传统美德从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阐发。如理学祖师周敦颐(北宋) 建立了 “以诚为本”的道德本体论,提出“诚” 是“仁义礼智信” 的根本;王安石(北宋)认为,道德就是“仁义” ,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全体”;程颢、 程颐(北宋) 两兄弟把“仁义礼智信” 的整体德目发展成为“五常全体四肢说”,认为“仁” 是身体、“义礼智信” 是四肢;朱熹(南宋) 提出“仁包四德” “百行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还提出了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被后人尊称为诸子八德。王阳明(明代) 强调“心即是理”,提倡“致良知”,认为“理” 尽在人“心”,“理” 化生宇宙天地万物,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等等。

    我们从上面这些思想家、 政治家提出的核心价值观中就可以看到,他们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就更加精炼,更加简洁。这一时期,中华传统道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进一步系统化。主要德目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第二,提供更加系统的理论基础。 如董仲舒吸收了道家、 法家、 阴阳家的思想。第三,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秦汉后,经过长时期教化,中华传统美德广泛走向民间,拥有深厚的民间基础, 形成了 全社会的道德共识。今天学校、父母都用这些教育我们的孩子,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这都是当时传播传统道德很重要的一些载体。

    第三阶段是遭遇挑战并补充调整阶段。鸦片战争后,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我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在批判封建道德的过程中,用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改造和充实中华传统美德。如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他把“仁” 看作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但赋予它新的内涵,把商业活动看作是最“仁道” 最高尚的的行为,认为商业是最有利于人类幸福生活的社会活动,顺应了我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

    再比如,我们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认为,近代中国落后,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外国的政治经济压迫, 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人在修身上出了问题。中山先生从中国人的内在提出了人格救国论,告诉国人要从修身做起,造就顶好的人格。他弘扬天下为公的传统美德,提倡“替众人服务”“人类以互助为原则”的新道德,提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新八德,等等。中山先生提出的救国主张,在近代史上也得到了思想家和学术界很多人的认可。中华民族泱泱一个中央帝国,当时四万万人,而帝国主义国家大多数都是弹丸之地,荷兰、西班牙、 葡萄牙,没有我们一个大一点的地区大,英国才 7 千人不远万里来侵略中国,竟然把一个大清王朝打败了。还有人举例说,日本侵略中国,连汪精卫这样的人都投降,人格上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大家对中山先生都非常熟悉,对他设计的中山装也非常的熟悉,但是中山装的含义有的同志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山装充分地体现了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山先生的思想。比如,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山装,首先认为衣服后背应该是一块整布, 而不能破腹,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第二,中山装的正面四个口袋上有几个倒山字型的盖,象征着崇文兴教,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中山装的正面有五粒钮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监察的五权宪法,这是中山先生最主要的政治思想。中山装的袖子上有三粒钮扣,表示民主、 民生、民权的三民主义。中山装正面最显眼的是四个大口袋,是用来装礼义廉耻四大美德的。中山装四个口 袋上的四粒钮扣表示人民拥有选举、创制、罢免、复决的权利。中山装不仅是一身衣服,更是一身政治,是一身道德。他设计的衣服继承了中华民族另外一个传统,就是教育、 教化。当人们穿着这身衣服,看到四个口 袋的时候就想到礼义廉耻, 看到五颗粒个钮扣的时候就想到五权宪法, 当他举起手看到这三粒钮扣的时候就想到三民主义。从中山装就可以看到,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但是在文化和道德上主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道德。我们一个社会精神的培育,一个企业精神的培育,一个学校精神的培育,如果从衣服上进行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专门的讲座可能有效得多,因为它长期穿在我们的身上。

    “五四” 时期,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我国进步思想家学习西方新思想,批判封建旧道德,沉重打击了统治我国 2000 多年的封建礼教。提倡民主与科学,这就是五四前后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道德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说,科学与民主当时的针对性非常强,中国科学技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提出科学作为核心价值观。中国专制社会几千年,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都是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所以要倡导民主。

    第三,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我们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 弘扬者,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弘扬者。提出批判的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的方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道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都极大地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毛泽东思想的很多重要内容,都直接来源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智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比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来源于我国古代经世致用的道德传统。再比如,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相结合而提出的。再比如为政以德,毛泽东同志一生对党的作风、党的形象特别重视,一直都注重整顿党的作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大力提倡弘扬中华美德,如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来源于《诗经》《礼记》等我国古代典籍;“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贵君轻” 等民本思想一脉相承;“和谐社会”的构想与“和而不同” “和为贵”相承接;生态文明建设与“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等相契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到一个新高度、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理直气壮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三、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主要以儒家道德为主体,崇尚经世致用。 以治国安邦、 协调关系、 稳定社会、 完善个人为主要目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体现了人类文明中具有永恒价值的道德智慧。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注重上。

    一是注重整体利益和把国家命运放在首位。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最大的特点,现代道德或者是西方道德,主要是立足于个体、个人。这个整体是社稷利益、民族利益、整体利益,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放在首位。比如,我国传统美德看重家庭、国家、民族对个人的价值,反对个人离群索居、 游离于群体之外,看重个人对家庭、国家、民族的职责与义务,反对过分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这样一个特点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体现得非常明显。比如,我们今天仍然强调个人要服从组织,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强调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能跟组织讨价还价。

    二是注重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一般来说,道德主要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但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而是把道德上升到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主张一个人要从内心深处确立对道德的信仰。西方有宗教信仰,而我国古代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把道德作为信仰来追求的。比如,我国古代强调,要崇德重义,要志存高远,要效法圣贤。北宋哲学家张载有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美德对崇高理想完美人格是高度重视的。 前不久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他说理想信念是党员领导干部精神上的钙,领导干部不能缺钙。这句话,既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又包括深刻的哲理。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志向和理想总是跟一定的价值观、道德观相联系的,如果一个人有了崇高的志向和理想就会培育崇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果一个人有了庸俗的理想就会形成庸俗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在这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远大崇高的理想密不可分。朱德,当时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放下高官厚禄不要,就是因为他对当时的社会不满,要改变这样的世界。周恩来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资产阶级家庭,但是条件也不差,他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中国走到法国,从法国到德国, 找到马克思主义之后,终身不变。毛泽东是一个农家孩子,为什么能够成为党的一代领袖?为什么能够在 17 岁的时候写一首气势磅礴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因为他有理想,就是改造中国社会。自从确立了这个理想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就开始要写上毛泽东了。

    三是注重修身为本和践履力行。在长期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道德发挥了巨大作用,一直是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道德根基,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这样一种历史作用和永恒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世界思想家的高度肯定和赞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对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更成功地把几亿人民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100 多年前,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在游历了中国、 印度和日本等国之后认定,在这些国家当中,中华民族最终必将胜出。因为卡耐基看到了,西方人能够掠夺走中国人的资源,但是掠夺不走中国人的内在本质。他说,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也必将是中华崛起的动力。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低谷的时候,西方的企业家、政治家、历史学家看到中华民族最终有一天必将崛起。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平时可能看不见,但是在关键的时候这种力量就显示出来了。像四大文明古国,其他的三大文明古国已经消亡了,为什么消亡呢?这是跟道德精神有关,比如说古巴比伦,建国以后,崇尚享乐主义道德,主张好日 子先过,过一天是一天,结果消亡得也非常快。

    四、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对策建议

    中办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海南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制定了实施意见,开展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活动。下面,提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切实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久久为功。从孔孟提出儒家学说到确定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经历 600 多年,从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到确定为核心价值观也经历了 200 多年。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基于长期的基督教传统,是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之后,经过美国的独立宣言、英国宪章运动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才最终确立起来的,也经历了二三百年。所以,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工作,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不断推进和不断深化,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和任务。

    二是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十分强调为政者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孔子讲,“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在我国古代,道德建设有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项规定,他带头从中央政治局开始做起,下面从省里到市里到县里一层一层的跟着做。所以,八项规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的规定中贯彻落实最好的一次。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乎全社会的大事。领导干部要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模范践行者,只有这样才能以人格的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三是要使国家和社会的制度设计逐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相符合。这个问题不解决,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十分艰难。因为你说一万遍、宣传一万遍,教育一万遍,不如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体验一次。 所以,核心价值观只有真正地做到体现在社会的各项制度当中,才会引导人们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对制度的忠诚。如果制度与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就会导致人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质疑,对制度的否定。如果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公正的价值观,但制度设计、法律法规体现的是不公正、 不平等,谁会信这种制度和法律,谁会信这种公正、平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这点非常重要,是前提,否则,我们的教育宣传要取得实效是很难的。这启示我们,制定政策、制定制度一定要跟我们的价值观相吻合。

    四是要道德治理、法律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综合使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五千多年,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在许多方面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现在的道德建设面临的形势、对象、条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夯实道德基础,保证道德建设真正取得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前些年社会上讨论许多道德问题,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了没人扶,这说明现在的道德建设确实碰到了一些问题。我对我们国家古代的道德建设做了一个概括和归纳,大概有五大支柱。

    第一根支柱,大力推行教育教化,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选拔官吏就是从重视道德开始,科举考试考的是儒家学说,所以得到全社会尤其是“士” 阶层和精英阶层的高度重视。另 一方面,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化之所以能够有效,是因为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搞愚民统治。所以, 朝廷怎么倡导,社会怎么教育,家谱族规怎么规定,大家就怎么接受。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社会提倡民主,提倡独立思考,人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现在许多人都用微信,微信朋友圈中有各种信息,正能量的、负能量的、积极的、消极的都有,而且对这些东西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看法。所以,今天的教育教化的难度加大了。另一方面,今天学校教育和考试的主要内容已经不是道德内容,而是知识内容。而且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建设不是简单的进课堂、进教材就能解决的,进了课堂、进了教材不一定能够入脑、入心,这是需要我们很好研究的一个问题。

    第二根支柱,我国古代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紧密联系。 道德建设往往都是通过家谱、 族规、乡规、民约、礼俗、礼教实现的,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总是与制度建设的硬约束联系在一起,总是跟家法、族规、礼法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的道德建设多数还停留在软规范、停留在道德舆论、良心谴责、道德自律的层面,提倡的东西是一个方面,大家做的又是另一个方面,所以出现了两张皮。所以才有了小悦悦事件,有了老人摔倒没人扶。今后道德建设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软东西要硬化。西方国家现在搞道德建设为什么相对有效,因为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就是上升到法律,如果老人摔倒了,经过这里的人没有扶,只要查出真凭实据就逃不脱责任。

    第三根支柱,我国古代道德建设跟利益机制紧密挂钩, 对道德典范实行重奖,对道德失范实行重罚。首先,科举考试考的是道德,就是对道德一个最大的奖励。除了科举考试之外,我国古代还可以通过举孝廉、举贤良的方式选拔官吏,这也是对道德典范最重的奖励。今天我们的农村传统文化保存得比较好的地方就知道,家谱、族规和家法中明确的规定,违反了什么道德,办了什么事就不准你进宗族的祠堂。如果你违反了什么道德,你死了之后,就不能入祖坟,你违反了什么道德,你就会被逐出家族,不能姓这个姓。这都是非常严厉的。今天我们在这些方面,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个问题没有重视。近些年来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比如说现在对道德典范、道德模范进行奖励,也在评选,而且还评选身边的好人。但是,这种奖励还是重在名誉、 重在表扬、 重在倡导大家学习上。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道德失范只是在舆论上批评、 谴责,在实践上做得很少。十八大以来,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对道德失范也开始惩治,有的人因为道德问题开除公职,因为道德问题降低职务、开除职务的都有。道德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奖惩分明,是非善恶美丑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第四根支柱,我国古代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熟人社会, 所以道德舆论、道德谴责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比如,在一个单位,在熟人之间,就不敢轻易干不道德的事。今天这样的事怎么解决呢?这根支柱其实也有一个转化,就是把它跟制度建设、法治建设密切挂起钩来。只要你干了不道德的事,只要能够找到真凭实据,不管你跑到哪,一纸传票,你也跑不掉道德责任。

    第五根支柱, 高度重视发挥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我国古代的道德建设往往通过家谱族规、 乡 规民约、宗教礼仪、牌匾对联等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发生作用,让人们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道德规范和要求。中国古代重视崇文兴教,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够接受教育,但是为什么只要生活在中国就知道要遵守道德呢?其实,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潜移默化、环境熏陶,就连岳母这样一个农家妇女,都知道岳飞参军的时候请人在他的背上刻上“精忠报国” 四个字,这就是靠熏陶,靠耳传口授,靠家谱族规。近代以来,这种氛围遭受了两次比较大的冲击,一次是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还有一次是文化大革命,现在的道德建设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大减弱了。某种程度上,环境熏陶比专门教育更加有效。为什么?现在的道德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单从理论上讲很多人不太容易接受,因为比较枯燥。潜移默化不一样,他自己是主体,只要发现这句话对自己有用,说不定他会认真的看一看,记一记,想一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我们的学校、社区、农村、企业、机关和现在新兴的网络营造潜移默化、环境熏陶的浓厚氛围,做到既简明又长效,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总而言之,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要遵循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规律,要通过道德治理、法律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综合实施,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深入人心。

    五是要正确处理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关系。世界上的各种道德文明都是在相互激荡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所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正确对待人类文明成果,正确对待西方道德,既要看到两者的相同之处,也要看到两者的不同之处,既要大胆借鉴吸收有益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又不能做西方道德和价值观的应声虫。比如,在道德内容上,中西方有许多内容是交叉的。我国古代讲仁义礼智信,古希腊讲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美德。不同之处,两者在认识方式、实现路径和教育形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